中国白酒想要“走出去”,得闯几道关?

发表时间:2023-11-09 03:59

中国白酒想要“走出去”,得闯几道关?


白酒如何国际化

2023媒咖汇第三次沙龙活动回顾


2023年11月5日,媒咖汇和中国保健协会健康酒分会联合组织的“2023媒咖汇系列沙龙之三“白酒如何国际化”——“一带一路’语境下的白酒出海策略分析”活动在北京温州总商会成功举办。

图片

近年来,中国白酒产能急剧扩张,急需开拓新的市场来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同和参与,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文化和中国生活方式逐渐被世界认识和接受,白酒作为重要载体之一,可以成为传播中国历史和故事的新媒介,展现中国文化自信。

图片

本次活动上,多位白酒业内专家、从业人员以及文化和研究人员分享了自己关于白酒如何国际化的见解和看法,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本期沙龙活动由媒咖汇发起人,原央视财经频道调查记者程扬珺主持。

图片


01 众口难调白酒如何吸引海外消费者?


《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总经理王洪武:

构建属于白酒的话语体系

图片

我作为媒体人想谈谈怎么去实现与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共情表达,因为白酒国际化背后隐藏着较多的概念,一方面,白酒可以作为一个中国文化符号向外输出,另一方面,白酒应该如何向国外的消费者表达和呈现。

白酒的酿造不同于威士忌和啤酒,它属于开放式发酵的产物,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我建议用地理科学的角度来看待与呈现中国白酒的酿造过程,这既体现着科学的脉络,又代表了一方风土文化。其实,将人文融入白酒,一些龙头企业已经着手实践,将中国白酒科学化和美学化,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多多学习海外的洋酒案例,将地理产区打造成世界对于美酒品质的一个表达标准。白酒酿造所蕴含的科学解释,就暗藏在酿造过程中所含的水、粮、曲、酵这些要素当中,我们可以将这些要素通过地理大环境和微生物小环境来讲述中国白酒故事。

我的另一个想法就是把中国白酒和当地地方文化相结合走出去,讲述一个全层面的故事。我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来指代五个层面,红代表中国的历史文化、黄指代特定的消费属性或阶层、蓝代表一种梦想、绿则是生态环境、黑则是科学技术,通过不同层面来接轨国际化,营造能让消费者共情的画面和情怀。

我们中国国家地理国酒地理团队同样在开展一些实验性或总结性的工作,我们联合中科院的地理所、微生物所、遗传所等科研单位的老师专家到地方去开展酿酒环境考察,以PH值、酸碱性等理化指标为基准来编写科研报告,打造报告的权威性,联合媒体宣传,为消费者提供数据可视化的信息,与消费者建立情感共鸣,从而构建属于白酒的话语体系。

图片

中国保健协会健康酒分会秘书长王昆:

把健康作为白酒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图片

我想从人体方面来谈谈不同种族对酒的吸收存在差异。我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东亚地区人体内大多含有乙醇脱酸酶,但欧美人体内很少有这种物质。乙醇脱酸酶能将乙醇分解成乙醛,当乙醛分解成乙酸,酒就已经被人体吸收了。东亚人种随着农耕文明的逐渐发展,用粮食酿酒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而欧美地区由于粮食缺乏,多以果酒为主,因此这就是人种和文化带来的差异。

从文化角度来说,欧美将饮酒看作一种闲情雅致而非社交属性,中国文化中白酒则是以社交为主,我认为文化风俗的不同是白酒国际化的一个主要障碍,因为改变人的固有习惯是非常困难的。

我建议把健康作为白酒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中医药国际化为例,海外不认可中草药作为药类,但它可以作为药食同源进入国际市场,作为膳食补充剂来获取海外消费者的信任。如果将白酒的健康属性提炼出来,联合医药行业的专家对白酒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和解读,我认为能够让白酒更快地被海外消费者接纳和喜爱。

图片

02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白酒文化


北京对外文化贸易协会中外企业家交流分会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

对外文化交流分会会长白熊:

尊重饮酒中西文化差异,饮酒帮助调节身心

图片

谈到酒文化,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私人的饮酒故事。我虽然出生在加拿大,但我母亲是德国人,我父亲则深受意大利传统影响,因此我的家庭教育更倾向欧洲风格,比如我母亲喜爱啤酒配烤肉,父亲会喝一点葡萄酒来搭配晚餐。因为父母的影响,我在小时候就尝试过饮酒。我在韩国的时候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欧洲和亚洲酒文化的差异,在我看来韩国人喝酒比较吵闹,他们喜欢喝醉,我也不太习惯韩国烧酒的味道,感觉不够天然和健康。等我到了中国以后,我发现白酒和烧酒又不一样,越尝试越觉得有意思,我也自创了一些喝白酒的方式,比如搭配黑巧和辣椒一起饮用。因此,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把白酒推广到欧洲还是很有难度的。

其次,关于白酒利于健康这一点,我个人是不赞同这个理念的,因为大部分西方人都认为饮酒过多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这样的宣传方式是不利于白酒在国外推广的。因为在我们看来,适当喝酒是能够帮助调节身心压力,人类是渺小的,我们在平凡的生活里,可以拥有自己的一些小乐趣,喝酒也可以算作乐趣之一。

图片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程池:

打造本国文化自信

推动中国酒文化走向世界

图片

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其实是两条途径,一条是把白酒带出去,通过“一带一路”,把白酒带到全球各地;另一条是把白酒销出去,让海外消费者喝白酒,我个人认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大家在谈论白酒国际化时,经常将它们混在一起讨论。白酒想要走出去,首先要让世界认识中国白酒,要建立自己的自信。

前面的各位都从健康方面探讨了白酒,其实中国白酒要想搞一搞健康的地位没有那么复杂,我们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的老所长秦汉章,是中国最早的白酒酿造大师,老爷子活了112岁,而且在中国白酒行业里面高寿的人不胜枚举,因此白酒与健康的关系是比较紧密的,而且白酒和国外的烈酒是完全不同的,媒体界可以积极地宣传和报道中国白酒这方面的特点。

在白酒的科研方面,我们一直在不断加强, 在“十三五”期间传统酿造和传统发酵两大课题组织了几十个单位和10家白酒生产企业,首次把中国白酒的整个酿造和发酵过程被科学系统地归纳到了国家研发中,这就是在科技上给中国白酒寻找和打造自信。

中国的白酒文化和传统同样需要传承,中国的年轻一代需要接触和参与中国白酒的酿造发酵,我们应该加强教育普及和文化传承,在此基础上不断突破和尝试,因为文化和自信的培育需要长期的积累,同时也需要媒介的传播。每个民族的历史都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我们作为大国,既要尊重他国文化,也要强化自身文化,这样才能将我们的习俗和文化向外传播,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我们的饮酒文化和消费文化也会被逐步普及。

图片


03 打造中国白酒品牌,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

葡萄酒与烈酒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闵凡岗:

白酒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以拓展国际市场

图片

关于中国白酒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我主要提八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通过市场推广和营销活动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和竞争状况,确定目标市场,并制定相关的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三是考虑推出适应不同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如研发口感更轻柔的白酒,或者推出适合特定饮用场景的产品;四是建立稳定的国际销售渠道,与当地的分销商、进口商或合作伙伴合作;五是参加国际酒展、举办品鉴会、进行线上线下推广等方式,增加品牌曝光度;六是加强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管理,确保产品符合国际标准和法规的要求;七是加强中国白酒企业与目标市场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对中国白酒的理解和认同;八是不断进行创新研发,推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品类,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

图片

新华网食品频道主编郭良:

白酒企业联合打造严格完善的管理标准

图片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白酒要走向世界的话需要突破很多矛盾性的东西,其中文化是要最先呈现出来的,因为欧美人喝酒是为了解甜解腻,我们中国人喝酒则是为了消愁。

莫言曾经在一场接待活动中跟我说,在古代酒是用来祭祀祈求与神进行对话的,因此酒可以看作是人和神通话的工具,我们通过喝酒感悟过往人生、思考未来,逐渐形成自己的一个有序上升的思想,他的这番话令我感悟很深。

从媒体的角度来讲,我认为白酒市场需要标准化的衡量,这需要中国酒业的从业者共同来制作,我们的酒企应该牵头制作一套严格完善的管理标准,再结合机遇通过高举高打的方式向国外传播,形成国内外的宣传双循环,让白酒真正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图片

贵州百年国和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联星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泽健:

白酒企业结合传统文化

树立和强化品牌形象建设

图片

中国白酒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包括了解目标市场、产品创新、品牌建设、营销策略、渠道拓展、服务支持和合规经营等。

其中,品牌建设是重中之重,因为一个好的品牌文化是产品的内生原动力,企业需要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品牌,这也高度的契合我们一带一路精神,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这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文化的核心要点。

以和文化为品牌核心,串联起国家战略发展及区域间政府官方组织。以酒为媒,传递出中国味道,展现出国之气度,和而不同的文化自信。

图片

媒咖汇发起人

原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主编

3.15晚会调查记者蔡敏:

打造中国白酒产品“品牌力”

吸引海外消费者

图片

中国的白酒产品远销到国外,如何吸引当地消费者购买冲动和欲望?答案就是打造“品牌力”,具备“品牌力”的白酒能够在海外拥有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才能占领国外消费者的心智。

以茅台为例,作为中国高端白酒的代表,它的强品牌力是吸引消费者的核心所在。2022年,贵州茅台海外市场营收为42.4亿元,同比增长61.91%,在出口白酒中的占比约88%;此前2020年、2021年茅台的海外营收分别为24.32亿元、26.18亿元,近三年茅台海外市场的复合增长率约21%。今年6月,茅台还在泰国曼谷举行了茅台东南亚暨港澳市场工作座谈会,其沿一带一路拓宽海外市场的战略落地可见一斑。

为加快全球市场布局,五粮液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从设立国际营销中心、在海外建设品鉴中心,到打造“中国酒+中国菜”、“展示+品鉴”、“产品+文化”的海外运营模式,都在向世界讲述中国白酒和五粮液故事,聚力打造“品牌力”。

除了茅台和五粮液这样的知名白酒品牌,新品牌也应采取新颖的方式快速打造品牌力,例如听花酒旗下产品“Another Half”(另一半)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酒类及烟草税务贸易局的批准,在美国上市,这家酒企还邀请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出任听花酒联席首席科学家,吸引海外消费者,打造自身“品牌力”。

图片

04 白酒工艺不断变革,顺应世界多元需求


北京温州总商会副会长

四点零酒业董事长徐健荣:

白酒的技术革新是最好的故事

图片

大家都在讨论白酒走向国际化,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换道超车,不再聚焦在白酒酿造的技术上,而是把酒的后处理技术这个故事讲给世界听,因为无论发酵还是蒸馏,都已经有着数万年的历史和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酒的酿造始终围绕着旧的内核,难以讲出新的故事。

但我们要知道整个酒业一直都在与时俱进,我们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所以我建议我们把与时俱进的故事讲出来,我们现在研究的技术叫做酒后处理技术,有了先进检测仪器的帮助,所有的指标都能被正确且及时的检测出来。比如酱香酒它可以软化血管,酱香酒最大特点是含有大概有18种丙氢物质,这都是值得讲出来的故事。

关于白酒怎样走向国际化,我认为第一点是我们应该高标准,当我们的各项指标高于国际标准时,我们就能大方自信地走出去。第二点是我们应该生产适合不同场合的酒,比如不同宴会上采用不同类型的酒。第三点是我们应该降低过去白酒带来的酒臭味,让饮酒人可以和其他人更好地社交和沟通,其次让人醒酒快、饮酒不难受等这些都是我们酒企需要考量的方面。此外,我认为中国白酒应该有不同的香型和不同的度数,这样才能适合各种各样不同的口味和喜好,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图片
图片

我之前提到的讲现在的技术故事,其实可以将白酒的酿造和后处理分成四个时代,1.0时代是发酵、2.0时代是蒸馏、3.0时代是勾调、4.0时代是优化,我们将全面优化的技术故事向消费者们娓娓道来,赢得他们的认可和信任,不仅把最好的故事讲了出来,也把最好的酒推向了全世界。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