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中医药 医者仁心为患者发表时间:2022-12-19 21:30 传承创新中医药 医者仁心为患者 2022年,注定将被中医药人铭记。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行业五年发展规划首次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也标志着中医药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战略载入历史进程。 岁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全面振兴的春天已经来临,这是让所有中医药人感到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的一件大事。 作为一位倾尽大半生心血,投身中药科研事业的老中医药人,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药械委主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原专业委员会委员,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著名肝胆胃病专家、王氏中医第四代创承认王庆民教授对此感到欢欣鼓舞。他表示:“进一步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我毕生的追求。”医者仁心,德艺双馨。今年已近80岁高龄的王庆民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的临床工作,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潜心钻研、育人不辍,门下桃李芬芳,培养出一大批中医人才。 薪火传承 医疗文化鲜明 王氏中医诊疗法起源于山东省东阿县,流传于鲁西南地区,延伸到以武汉、南京为中心长江流域,随着第四代传人到北京工作,发扬光大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历经四代传承,一百五十多年。王氏中医诊疗法继承中医文化传统,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诊断疾病的理论、方法,该疗法适应症广泛,疗效确切,传承方式具有开放性、多样化的特点,体现了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业务特征。 作为王氏中医诊疗法创建人王裕盛 生于山东东阿县。少时从事中草药流通行当,业务精通,遍识百草。在熟知中草药药理药性的基础上,他阅览祖国中医药典籍,求教当地中医药医师,深入研修施诊乡里,终成悬壶济世之术。 王遇盛注重治疗以证候为中心,通过阐述病机然后思考怎么治疗,这就是中医的辨证施治,把人体的内在联系,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联系起来。治疗上,他以调和气阴,平衡阴阳为期,采取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取得显著的疗效。 王裕盛之子王富多是“王氏中医诊疗法”体系形成者。他从父辈学习中医知识,并拜访名医,在实践基础上,在东阿县开办了元太祥大药房。当时的元太祥大药房店内货品齐全,药材地道,货真价实,在当地享有信誉。王福多对于药材加工非常认真。生熟药材整批进货以后,按一定工序严格“遵古炮制”。 元太祥大药房的全体人员都经过长时期的严格训练,从站柜台到药材加工等,必须一一学来,站柜台要做到处处周全,面面俱到,一丝不漏。药单中每一味药,都严格据单照付,不能欺瞒顾客,特别是以次顶好的行为,在元太祥大药房是绝对不允许的。 王福多不但从事药店的管理工作,还亲自坐堂施诊,在中医常见病治疗方面颇有造诣。王福多的医术属于脾胃学派,但对于伤寒、温病兼收并蓄。他尤其重视肝脾关系,因为两者的病机往往相互关联,临证注意脾湿和肝热。强调辨证精详,因人、因地、因时制宜,诊疗时充分考虑患者身份职业、地理区域、节气时间等多种因素。他用药并无门派的偏颇,认为方与症和,便是好方,药方无所谓寒热温凉,不可先有主见,拘泥于某个派别或方剂的固有经验。王氏中医诊疗法以其精湛的医技,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屡获佳效而享誉十里八乡。 王富多之女王淑贞,从小随父亲学习中医中药经营药房,继承父辈中医学治病之理念。1947年3月入伍,历任二野军政大学学员,干事,股长。担任十五军直属机关党总支书,后勤主任,为部队后勤保障、医疗保健工作做出了贡献。后随部队调动先后到重庆,南京,后长期在湖北武汉工作。 在半个世纪革命生涯中,她勤奋学习,探索,整理研究祖传王氏中医诊疗法,自己开方抓药,一生弘扬中医文化,倡导药食同源,五味子,决明子,山楂枸杞,泡茶饮,治疗顽固的转氨酶升高的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堪称经典方传送。倡导结合中西医诊疗协作,坚持中西医诊疗用药的异曲同工之处,西医受还原论指导,以微观的视角分析疾病状态;而中医是以整体视角观察人体,从症状入手分析疾病,执简驭繁且疗效显著。中医和西医均为医学工具的理念,在临床治疗中,药食同源,合理使用中西两种医学。 守正创新 医者仁德仁心 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瑰宝的忠实传承人,“王氏中医诊疗法”第四代传人的王庆民教授, 1943年10月出生于山东东阿。耳濡目染,他对于中医的好奇和喜爱早已深入骨髓。从小学他就开始研读医书,后跟随姐姐王淑贞到南京读书。在姐姐影响下,他在具备了中医家传基础上,响应国家大力倡导的走中西医结合大政方针。 1962年,王庆民教授考取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六年的刻苦学习深造,他学贯中西,打下了坚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王庆民对王氏中医中药,诊疗法深入研究,活学活用于结合临床大量的病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积累总结了大量宝贵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资料! 作为文革后早期的一批研究生,1979年他考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师从于协和医院中医科第一任主任,我国著名中西医专家史济招先生。成为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建科以来第一个研究生。王庆民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工作30多年,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一直工作在临床医疗科研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经验,并且在繁忙的临床医疗工作同时,参与科室的管理工作,为医院工作的规范化做出了贡献。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医术精湛,2002年王庆民教授入选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主编的 “协和名医”。王庆民还担任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常务理事、药械委主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原专业委员会委员,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顾问)、《健康导报》内参事首席专家。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 多年来,王庆民教授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及参与编写医学专著8部。主编《肝胆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参加编写《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实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诊治》、《中医肾脏病学》等书,获奖两部。 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医学专家,王庆民教授总是勇攀高峰,在继承了传统医学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他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王氏中医诊疗法中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慢性肝炎及肝硬化,胆结石,胰腺炎,慢性胃肠疾病,乳腺增生以及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脑梗塞后遗症,内科疑难杂症,妇科杂病 ,不孕不育症,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等病症方面硕果累累; 在实践中王庆民教授发现,血瘀证几乎可以涉及到临床各科的大部分疾病,如内科中的心脑血管疾病溃疡病、慢性胃炎等胃肠道疾病。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等风湿系列疾患。在某些内分泌和代谢异常性疾患中也常见血瘀证,妇科疾病更多气血瘀滞,常见的有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一些皮肤病也具有血瘀证特点。 血瘀证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中医所论的胸痹、心悸、胁痛、痹症、中风、积聚、眩晕、头痛、不寐、血证、郁证、癫狂、胃痛、呃逆、腹痛等或多或少都与血瘀证相关。 遣药组方 疗法独特精妙 王氏中医诊疗法对于不同疾病注重患者的生活日常调理和良好的健康习惯。同时对于疾病有着自己独特治疗观点和临床方法。王庆民教授向我么一一列举: 一、慢性肝炎,肝硬化 处方选药遵循贯彻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基本治法。同时从中医的整体观出发注意到肝气乘脾、肝与脾相表里的中医基础理论,处方用药注意治肝要健脾利胆的整体理念,临床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常用处方: 1、柴胡疏肝散化裁 柴胡、炒织壳、白芍、郁金、香附、白术、茯苓、当归、丹皮、栀子、枸杞子、丹参、陈皮、炙甘草。 2、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木香、砂仁、薏仁、炒麦芽、炒神曲、焦山楂、山药、白芍、当归、丹参,炙甘草。 对活血化察治疗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病症、抗肝纤维化等治疗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人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再应用于临床,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 以护肝养肝、抗病毒为主,改善肝功能,临床中西医结合抑制病毒,抗肝纤维化为主要目的,改善病人症状,进而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风湿免疫疾病的中医治疗,根据辨证施治的基本原理,临床常用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的治法。 常用处方: 1、六味地黄汤合香砂六君子化裁 熟地、山药、茯苓、丹皮、山萸肉、当归、枸杞子、陈皮、党参、白术、黄芪、丹参、甘草。 2、一贯煎加减 生地、玄参、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丹参、陈皮、炒麦芽、山药、炙甘草。 三、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主神明、故治疗处方用药以此为基本原则,养血为主,养血需注重活血,血随气行,故活血要益气。遵照此基本原则中医处方为 1、补阳还五汤化裁 生黄芪、桃仁、红花、地龙、陈皮、赤芍、川芎、当归、丹参、茯苓、王不留行、葛根、全蝎、甘草。 2、八珍汤化裁 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熟地、白芍、当归、川芎、丹参、陈皮、牛膝、蜈蚣、炙甘草。 四、妇女月经不调不育症等妇科病中医诊治 根据妇女以通为本,本流派强调临床治疗要注重养血活血化瘀结合养心补肾,常用处方 1、血府逐瘀汤加减(适用于月经量较少、痛经或闭经等) 桃仁、红花、当归、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王不留行、郁金、陈皮、甘草。 2、逍遥散化裁(适用于月经量紊乱、痛经或烦躁易怒等)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玄胡、生地、郁金、黄芪、合欢皮、炒枣仁、甘草。 五、对其他疾病重症患者的治疗王氏中医诊疗法亦取得较好疗效。 如对一女性肝硬化腹水患者以中医辨证施治(疏肝健脾、补中益气、活血化瘀、利湿为主)配合西医药治疗6年,病情明显减轻并渐趋稳定,直至症状消失,腹水消退,肝功能检测正常,疗后追访,未再复发; 再如对一女性尿毒症患者中医治疗以益气养血活血、补肾填精、祛湿泄浊为主,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10余年(因患者个人原因未作透析治疗),病情基本稳定,肾功能无进一步恶化。 王庆民教授对于功能性腹泻中医治疗提出健脾温肾加祛风药的治疗,被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中医特治新法大全》收录,并评为一等奖。 发扬光大 百年实践真知 他始终对中医药情有独钟,并在发扬和光大中医药的道路上留下了踏实足迹。王庆民教授运用王氏中医诊疗法,坚持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及整体观念,注意分别对对不同病因的处方用药也有所不同,此即为王氏中医诊疗法临床一直贯彻的的同病异治原则,同时对各种其他病症尤其注意到异病同治的原则。在注重中西医结合的原则的基础上,王氏中医诊疗法对于多数病症与血瘀证的关系、中药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异常等病症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在治疗临床常见病以及肿瘤等疑难杂症以八纲辨证为主,紧紧抓住脏腑辨证之要点,在治疗前、中、后期与西医先进治疗手段相配合,采取健脾胃、补益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理法,可有效治疗常见病和疑难病症,进一步与完善医疗水平。 王庆民教授强调,王氏中医诊疗法血瘀证的诊治则一般为活血化瘀。具体治疗须根据病因、病情轻重和血瘀证之虚实,而结合补气、养血、行气、温经、凉血、破瘀消积进行。他指出,在使用时必须辨证准确,才能使用这种方法,也不能仅限于气血致病的学说,为医者时时不可或忘辨证论治的原则,灵活机变,随证加减。 自迈入中医殿堂以来,王庆民教授始终对中医坚信不移,并且是一位忠实和杰出的中医传承者,同时中西医结合的坚定的实践者。他注重传承而不拘泥传统,老师史济招一句重复了多次话,也是他的心声,那就是“一生中,最高兴的事,最感到欣慰的事,是学了中医,又学了西医。”为了将自己从医多年中西医临床的医学研究成果、丰富的经验留给后人,将中西医学术在中国的医学界发扬光大,王庆民教授怀着深深的责任感,呕心沥血,伏案数载。他对实习医师、进修医师临床教学努力认真,善于结合临床实际应用基础知识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注意培养、提高其解决实问题。“围绕说明白讲清楚疗效,推动传统中医药现代科技互相结合、互相促进,这个目标十分重要。”采访中王庆民教授强调说,中医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疗效,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互相结合,也是要让中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更为确切的体现,从而让中医药进一步发扬光大,使其防治疾病的效果得到普遍认可。 王庆民教授认为,王氏中医诊疗法的最大魅力就是推理论治加上临床疗效,传承王氏中医诊疗法最根本的就是要先吃透前辈留存下来的医学思想精华,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病例去分析和把握病情,从中找到有效的治疗路径。中医药的最大特点就是辨证论治,是医生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证候选药组方,而且是因人因病、因病程进展不断调整。从这个层面来讲,中医药是最典型的个性化治疗 在方剂配伍上, 因时、因地、因人之不同而进行随证加减,方剂化裁尤其灵活。 王庆民教授强调,中医药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走向世界,不断发展,主要靠三个方面:一是疗效,二是理论体系,三是科学性。中医思想理论体系是整体的、辨证的。作为传统医药学,它的优势很多,比如对患者的治疗可延长寿命,减少痛苦,治病求本,标本兼治。与此同时,在这次抗疫中,中医药对各种类型的病人皆有很好的疗效发挥。对于中医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亮眼成果,尤其是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治疗手段和中成药纳入国家版诊疗方案,王庆民教授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表示,中医药之所以能在抗击疫情中大放光彩,这正是其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突出体现,也充分证明了中医千年智慧的经验积累,在当下依旧具备防治疫情的独特优势和显著成效。我相信,伴随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深入发掘中医药精华,提升中医药科技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中医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让世界更了解中医,为人类的健康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